首页 > 娱乐快报 > 开心乐园 > 信息污染肆虐职场

信息污染肆虐职场

来源:时尚咖    阅读: 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信息污染肆虐职场,在职场中要保持尊重的态度,懂得人际交往也是职场制胜的法宝,职场是复杂的,学会向同事学习可以省掉很多麻烦,信息污染肆虐职场教你在职场站稳脚跟。

信息污染肆虐职场1

信息污染肆虐职场

专家:学会“节食”,保障身心健康

当今社会,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掌握有用的信息意味着有竞争力、人际关系广等。但物极必反,过量的信息让人无从选择,甚至形成“污染”,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还会造成心理疲劳、神经功能失调。心理医生提醒,一种“信息污染综合征”正在蔓延,建议人们控制信息摄入,远离垃圾信息,以保障身心健康。

脑力工作者“受害”大

“原本只是想花10分钟上网找点资料,一打开网页,注意力就被各种娱乐八卦、购物或游戏信息分散了,加上时不时还有电话、手机短信要回复,一整天就这么荒废了,根本忘了找资料的初衷。”从事IT行业的小范为自己日益低下的工作效率很是苦恼,但若强迫自己不看网络信息又会感觉不安,近来还出现了焦虑、烦躁等情绪。据心理医生分析,像小范这种情况,若是持续时间长,有可能是患上了信息污染综合征。

据介绍,信息污染综合征是一种身心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失眠、焦虑、烦躁、健忘,同时伴随恶心、呕吐等,而体检又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典型表现为工作一段时间会突然转移焦点,去接收邮件或查看新信息;每天若不通过网络摄取大量信息就会焦虑;注意力下降,对复杂事物的分析能力变迟钝等。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胡辉星表示,数字化办公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给信息污染综合征制造了“生存土壤”,信息污染综合征在职场上有蔓延的趋势,而25-45岁之间的脑力工作者因接触的信息多,成了“高危人群”。

信息污染降低工作能力

“因为每天接收的信息过多,大脑的正常思维会受干扰、破坏,长此以往,人就会感到头昏脑涨、易怒、胸闷、健忘,同时信息因为‘消化’不好,多而杂,也容易导致思维混乱。”胡辉星表示,长期的信息“污染”,不仅导致人体出现不适症状,还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

胡辉星还指出,信息污染不仅仅对个人有危害,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危害。如错误或带有片面性的信息,以及过多的负面信息,容易产生不好的引导性,引发不良行为,还会让人们产生不必要的恐慌、不安全感,影响人们的生活秩序和生活质量。

信息污染肆虐职场

此外,小孩子思维尚不成熟,信息筛选和信息消化能力也较差,若从小就生活在信息过量的环境中,如过早使用手机、电脑或过多看电视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智力发育、是非判断、性格养成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适当接收摄取有度

据媒体报道,法国信息专家罗斯奈早在1998年就呼吁人们,像节制午餐一样进行“信息节食”,应该快速、高效地使用信息。

“面对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泛滥的信息,我们应该做到只取所需,学会主动把控信息,而不是被信息‘牵着鼻子走’。”胡辉星建议,接触信息前应该有清醒认识,坚持自己的初衷。此外,平时要学会科学用脑,节制用脑。职场贴士:对生活保持激情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培养自己工作外的兴趣,而非把所有希望都寄予在工作上,因为只有生活的乐趣才能带你持久的快乐

信息污染肆虐职场2

都市白领最易受侵扰

在某外企工作的王小姐近日外出休假,手机却不慎摔坏了,一种不安的情绪便开始困扰着她:客户资料失去了去哪里找回来?误了工作怎么办?老板联络不到她会不会很生气?……越想越急,还没等到假期结束,王小姐就迫不及待地从度假村出来马上买了个新手机,并挨个找客户电话,和每一个人联系上。

从事新闻工作的刘先生也出现过类似困扰,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机器启动的当儿匆匆刷牙、洗脸、吃早点,当获得新闻线索后开始寻找资料、和编辑沟通、写稿。每天晚上睡觉前,刘先生总觉得自己的脑袋中装了太多信息,有时候真想狂吐一番,把那些垃圾信息吐出来,这种情况有时会令他感觉头晕、胸闷、急躁。

从事咨询工作的秦经理每天都要浏览大量的信息,然后接触不同客户谈论种种合作事宜,见面、手机、电话、电子邮件等从不停歇,不仅如此,在面对客户时还必须打起一百分精神笑脸面对。而等到夜晚回家,老秦发现自己瘫倒就睡,根本没有精力再和妻子女儿多沟通生活,有时候下班回来,老秦觉得自己的脑子空荡荡的,甚至发狠辞职不干,可当新工作日开始,老秦还是不得不再继续同样的工作。

医学博士李先生认为,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焦虑症是一种时尚病,而得病者多为这些学历高、工作压力大的白领。很多人认为,自己平素就在信息的“风口浪尖”上过活,随时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是他们工作的必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轰炸超过承受力

李博士说,白领们这种不断强迫自己更新知识信息储备的方式,往往使人脑的“存贮仓库”难以适应,当新信息进入,已经装纳大量信息的脑子往往来不及腾挪出足够“空间”再接纳新信息,或者不适应新信息的来临。

信息污染肆虐职场 第2张

专家说,当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就有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来不及分解消化,超出机体的承受力,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这种情绪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所以,这种因工作信息接触过多引起症状的情况,被称为“信息焦虑症”。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5%的人会得焦虑症。记者、广告员、网络从业人员等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的人是“信息焦虑症”的高发人群。被人们称为“网络综合症”、“手机强迫症”等时代感很强的精神问题,实际上都是过量信息作用于人的焦虑心理反应,也是信息焦虑症的表现。

光“信息休克”不能治本

离开信息源进行隔离,被称为是这种焦虑症的“休克疗法”,比如休假等。但秦经理经过尝试觉得,这种杜绝信息接触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会加重病情。因为大量的信息不会因为自己的“休克”而停止,而这些信息资源对于工作来说,其重要性相当于空气和水一样。秦先生觉得,在信息“休克”的同时,有时候自己的精神也一样进入“休克”状态,只是觉得焦虑和恐慌,根本无法得到真正休息和调节。

一些“过来者”认为,有计划有规律地对自己对身边信息充分理解,并有节制地消化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进行归纳与分类,加以记忆,要比一味避开信息进行休克有效得多;而另一方面,生活工作都注意紧张与松弛的交替,不使大脑陷入过于疲劳状态,都对防止及改善信息焦虑症有很大的帮助。

就目前医学界情况看,信息焦虑症由于表现与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状相似,所以其确诊和医治也以传统的医治焦虑症方法为主,除身体机能发生不适的病人需要药物治疗外,更多的是以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为主。

分级

信息焦虑症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但由于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大对其关注,而有关研究者也按照其症状轻重把疾病分为四级:

一级:信息焦虑。在没有信息输入的时间或地点,他们会对着周围的一个墙壁、一张纸,甚至自己的手掌心发呆,没准这时候他们正在思考某个游戏的复杂步骤。这时候患者表现为交际能力减弱,脉搏升高,面部肌肉呈红涨状态等。

二级:信息恐惧。有的患者在持续24小时以上没有接受信息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种恐慌状态。这时患者往往竖起耳朵,处于戒备状态,手机上突然闪出的一格讯号或八卦新闻,都会让他感觉到被信息刺激的感觉,此时他的情绪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三级:信息抑郁。当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刺激,或者他对所获得的信息质量感到失望,患者有时候希望有更大剂量的刺激。如果缺少这种信息来源,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激烈对抗,变得郁郁寡欢,由于生活规律的紊乱,还会出现腹泻等肠胃问题。这时,患者容易自我隔离。

四级:信息躁狂。每天接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电话和信息,让患者潜意识有一种英雄心态,觉得周围人谁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对人还有点儿过于傲慢,而这种自我意识很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触礁,导致他忽而出现怀才不遇的悲哀,忽然因为自己的英雄情节兴致勃勃,忽而出现失败后灰暗至极的感觉。

三个建议做好自我调节

医学专家认为,短期的焦虑如同伤风感冒一样正常,对身心、生活、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妨碍,而长期的焦虑,可能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以下是专家对信息焦虑者提供的三点自我调节的建议。

第一,养成看报的习惯。虽然网络能够较快获得大量信息,但筛选这些海量信息以得出真正需要的资讯,需要一个过程。有人可能存在偷懒心理,无论什么信息都看并统统兜进脑海,所以一旦失去信息来源便觉得很不适应。传统的报刊可能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报纸编辑的筛选,阅读可以省心很多,还可以看到相关报道的深度分析与评论。

第二,培养多方面的爱好。信息焦虑者也可能往往是过分依赖信息工具且工作认真的人。他们之所以依恋在互联网等信息来源,是因为他们从中感觉到一些虚幻的快乐,所以如果培养一个别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乐器等,都可能会转移自己这种过分的信息依赖。

第三,归类和放弃。把信息进行良好归类,及时放弃那些自己并不必需的信息,有利于大脑清理。此外,无论是下班还是休假,当自己处于休息状态时,就应该注意调节并尽量彻底放松自己身心,告诉自己“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以此注意自己的身心定期保养。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