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秘籍 > 育儿宝典 >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

来源:时尚咖    阅读: 3.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长要正确的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呢?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1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统计,在过去的五年里,英国3-9岁的儿童伤害自己并入院治疗的人数上升了27%,。

在中国也一样。经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比例大概是11%,男宝宝的攻击性强度是明显高于女孩的。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早在两岁之前就已经出现,并且在整个0到6岁的年龄期间迅速增加。

其中4到5岁的学龄前儿童是攻击性行为的高发年龄。

其实孩子最初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攻击对象并不是自己,而是他人。

1、孩子通过打自己来控制父母。

有的孩子通过撒泼哭闹的方式威胁家长,而有的孩子则通过打自己的方式让父母妥协。

他们发现只要一打自己,父母马上会向自己“投降”。

“只要你们不听,我就一直打自己,你们一定会害怕。”

他们无法辨认这种行为是否恰当,在他们眼中,只要能控制父母,让父母答应自己的要求,关心自己,向自己妥协,他们就会不断复制这种行为。

其实这孩子的这种行为就是在利用父母的爱来威胁父母。

2、表达能力不足,于是用这种错误的方式表达愤怒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1-3岁左右的孩子,如果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你没有及时抱他,回应他等等,他就会使劲哭闹,甚至打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逐渐萌发自我意识,但是却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他无法清晰地表达他的思想,导致父母无法理解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需求,。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产生挫折感的时候,孩子就会选择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发生打自己的自我攻击现象。

有时候,我们认为这个孩子的性格暴躁,一言不合就伤害自己,实际上,他只是因为无法清楚表达,而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当孩子对他人的“攻击行为”被阻止,攻击目标就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有一种父母是“绝对权威”型父母,他们会对孩子控制的非常严,在教育中,也很容易通过责骂暴力等方式来明确自己的权威地位,他们通过打骂孩子解决问题,不允许孩子辩解,反驳,在父母面前不能有任何情绪,你的所有悲伤、郁闷、愤怒都要憋回去。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

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孩子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指出:

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由他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事情及他所学到的思考模式决定的。

“绝对权威型父母”的多度控制,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比较强,反映出的行为表现就是喜欢攻击他人。

然而一旦对他人实行攻击性行为,孩子就会被父母责骂后,与此同时,父母又没给出正确的情绪宣泄通道,于是孩子就会另找出口,将这种攻击性转向自身!

4、这是一种自我“救赎”的变态体现。

儿童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中说:

小孩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心理学认为,孩子早期对自我的评价主要来源于父母对他的评价,而且他很认同这种评价。

特别是敏感型的孩子,他们会很执拗地认同:“我就是个坏孩子。”于是孩子会认为这种孩子并不受大人的喜欢,他就会选择攻击自己,通过伤害自己,来讨好大人,他认为通过这种“自我救赎”的惩罚,父母就会原谅自己,爱自己。

如果父母不重视孩子打自己的不当行为,任其发展,时间久了,有可能孩子会质变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这种自我攻击性行为会变成“自虐型人格”,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因为不顺心的事伤害自己,甚至会出现轻生的举动。

纪录片《镜子》中,一个15岁男孩威胁父母说他要跳楼,孩子爸爸的反应是“我不信他有这个胆子,他就是说说,他经常这样威胁我们”。

孩子双眼通红,声音颤抖而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并不是说说,父母从来都不尊重我,被逼急了我真的会选择跳下去”。

2017年,江苏一10岁女童因为成绩不好服药自杀。她在遗书中说“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为我学习不好,我死不是因为爸妈,也不是因为老师,是因为我自己……”

她还说:“我走了你们也不用天天打我骂我了,虽然爸爸妈妈打我骂我,但我知道都是为了我好。”

从遗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不停地责怪自己,她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是没有用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而结束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杀死自己。

孩子的不当情绪得不到家长重视,得不到正确的纾解后,最终就会爆发为悲剧。

孩子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幕后主导者都是不负责任的父母。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变孩子打自己的不当行为呢?

1、理解和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

作为父母需要第一时间接纳孩子愤怒的情绪。而不是指责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停止。

和孩子保持同水平线,目光直视孩子,或者拉着孩子的手,或者拥抱孩子,温柔地问孩子“宝贝,你现在是不是很生气?是因为玩具汽车坏掉了吗?”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懂我的,是理解我的。”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获得孩子的认同,得到孩子的倾诉,从而找到问题所在,纠正不当行为。

2、回应孩子的情绪和要求,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不要让孩子将不良情绪憋回去,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将坏情绪抒发出来。对于还不会语言表达的孩子,允许孩子将情绪通过转移到物体上发泄出来。

孩子拥有语言表达能力之后,,要引导孩子用语言把心理的不痛快说出来:,家长认真倾听。当孩子情绪抒发出后,孩子也会变得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再进行下一步的引导。

3、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当的,并制定规矩

在教育孩子上,不是嗓门大,暴力指数高就能赢得胜利的。而是要会用方法。暴力责骂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正面管教提出要温柔而坚定地对待孩子。温柔是理解,坚定是底线,在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明确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告诉孩子打自己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是错误的。

英国心理教育学家马格特·桑德兰曾说:「界限和规则是一门艺术,如果用好了,将会让孩子的社会能力、道德以及情感能力得到发展。

父母给孩子的爱,不应该是无条件的溺爱和无限制的宠爱,而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下,所以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规矩。要让孩子知道规矩的底线爱那里。

同时家长们要注意,如果孩子打自己的行为非常频繁,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自残,譬如用刀片割伤自己,家长就一定要引起重视,求助心理医生。

戈尔丁在《蝇王》中写道:

一个孩子,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野蛮举动。生物性中的恶便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孩子打自己,貌似小问题,但是可以积累成为孩子人生中的定时炸弹,作为父母千万不可轻视,及时纠错孩子的行为,才能让这棵小树苗成长的更为笔直茁壮!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2

孩子发脾气老喜欢打自己,是成长中的特有表现,想以这种方式达到要求。但是,打自己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告知孩子不要伤害自己,可以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式避免孩子的这种行为,当孩子高兴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讲道理进行引导。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喜欢打自己,家长需要适当的安慰孩子。但是,一定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高兴就打自己。如果是孩子的错误,就要和孩子讲道理,慢慢耐心的和孩子沟通,督促孩子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 第2张

自己打自己是孩子的一种发泄方式,孩子想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家长注意,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时候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否则,宝宝一生气就打自己,家长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这样以后孩子的性格会越来越暴躁。

除了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之外,家长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家长的言行是孩子行为的镜子。当孩子发脾气时,全家人的态度要一致,否则孩子就会更加哭闹不止。所以,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让孩子保持积极情绪,控制不良情绪的爆发。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3

1岁半是孩子发育的“困难期”

孩子的成长发育呈阶段性分布。比如,6个月的孩子肠胃功能变强,可以吃一些辅食;1岁时,孩子的表达能力变强,能够“挥手”和大家说再见;同样,18个月也是孩子发育的重要节点。

心理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一些小于18个月的孩子照镜子,发现这些孩子并不认识镜子里的自己,以为里面是另外一个孩子,有些好奇心强的孩子甚至会到镜子后面寻找那些“不存在”的孩子。但是,当这些孩子成长到18个月以后,他就能认出镜子里面的孩子是自己了,还会对着镜子里面的自己咧嘴大笑。这说明,18个月是孩子产生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

此时,如果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迫他们做不想做的事情,孩子就会发脾气,但是他们的语言能力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宣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打向自己。所以,家长在孩子1岁半以后,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想法,疏导他们的情绪,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段“困难期”。

孩子打自己是一种自我刺激

孩子打自己是一种现象,现象背后必然有驱动孩子这样做的动机。心理学上把动机分为三大类:1、生理动机,指的是为了维持生命所必须满足的各种需求而产生的动机;2、刺激动机,寻求刺激的动机源自对刺激和信息的需求,包括运动、好奇、探索、操纵和身体接触等;3、习得性动机,指的是人们对于后天学习的需要。

很显然,孩子打自己不是生理动机,因为不打自己也可以生存下去;另外,孩子的父母也不会教孩子打自己,所以这也不会是一种习得性动机。排除了这两点,我们可以知道,孩子打自己,实际上是为了应对某种外界的刺激。

明确了这一点,在孩子打自己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留意自己当时在做什么,是没有让孩子吃喜欢的水果,还是没有让孩子玩心爱的玩具,或者仅仅是把孩子的积木弄乱了顺序。找出这些原因,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就能防止孩子用打自己的方式来应对外界刺激。

不要过度解读孩子的“自虐”现象

有些朋友可能会把孩子打自己的现象,同成人世界里的自虐现象相提并论,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打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自虐倾向。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严密的。虽然,我们不能小觑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完全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心理问题,未免显得过于“攻心”了。

因为2岁之前的孩子甚至还分不清我和你的概念。他们常常会捂住自己的眼睛,然后对其他人说,“现在,你们看不见我了吧!”或者站在很靠近电视机的位置看动画片,却不知道自己挡住了其他人的视线。所以,让他们去做自虐这样“高级”的思维活动是不现实的。所以,家长们不比担心孩子打自己会留下自虐的阴影。

为什么一生气就打自己 第3张

但是,我们不去过度解读孩子打自己的现象,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对这种行为听之任之,坐视不管。

家长朋友们可以试试以下三个办法:

1、冷处理。顾名思义,在孩子打自己的时候,不要表现出惊讶或者愤怒的情绪,无视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知道打自己并不能在父母处得到回应,相应的需求也无法通过打自己得到满足。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不会做这种“损己不利己”的事情了。

2、转移注意力。在孩子打自己的时候,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的需求转向别处,引导孩子的情绪由阴转晴,目前这也是大多数父母所采取的办法,因为这种方法效果好,见效快,副作用小。

3、寻找根本原因。以上两点虽然效果明显,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特效药”,冷处理过度,有可能发展成家长凡事不顾孩子的感受;转移注意力过度,则有可能让家长养成敷衍孩子的坏习惯。父母应该寻找孩子的真正需求,合理的需求,及时给予满足,不合理的需求立即制止,不妥协、不退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打自己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非常迅速,1岁的孩子和18个月的孩子,在心智和行为上已是云泥之别。孩子打自己,家长看着固然心疼,但是看过满爸今天这篇文章,父母们可以稍微放心一点吧,因为这种行为也意味着,孩子从此开始长大了。

能够用行动表达心中的情感,不管是轻抚父母的脸庞,还是发脾气动手打自己,都是孩子发育正常的表现。孩子有做得好的事情,必然有做不好的事情,但是不管好与坏,都说明孩子正在向着更成熟的个体大步迈进。孩子在飞速前进,家长们可不要掉队哦!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