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人生 > 家庭 > 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

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

来源:时尚咖    阅读: 2.5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过年,是炎黄子孙最为庄重盛大的仪式,寄寓着丰富的人文符码,是非常有仪式感很值得庆祝的事情,那么下面分享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

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1

鲁迅的《过年》,开蒙启智:“叫人整年的悲愤,劳作的英雄们,一定是自己毫不知道悲愤,劳作的人物。在实际上,悲愤者和劳作者,是时时需要休息和高兴的。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

这是蔑视一切的笑。不懂得这笑的意义者,只有主子和自安于奴才生活,而劳作较少,并且失了悲愤的奴才。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这回却连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国人也‘嘘’了起来:这却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仅有的高兴。”

茅盾写于旧时代的《过年》,忧郁中不乏明亮:“天是阴沉沉的;天像在发闷,又像是没有睡醒,没精打采似的。”“老赵低了头,半晌,这才偷偷叹口气说:‘人,总得有个希望呵,人是要希望来喂养的罢!’”

底层民众过年,固然悲剧色彩浓重,但老赵并未低沉下去,而是抱有对未来的希望。在他身上,依然不缺亮色,凸显底层民众坚韧不屈的性格。

巴金的《过年》,说得直率而且清醒:“一年一年这样地过去,人渐渐地老起来,离坟墓越来越近。这是事实,然而使我如此感动的原因却不是这个。我是在悔恨我自己又把这一年大好的光阴白白地浪费了。

不过我并不因此而有什么感伤。悔恨和感伤是不同的。”巴金此言,没有渲染过年的喜庆,强调的是对时间和生命的珍惜。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以老北京的民风民俗,呈现过年的隆重和热闹,展现民众过年的温馨美好。

同时,通过对比新旧社会的京城众生过年情景,突出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老舍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读来身临其境,亲切感人。

沈从文的《忆湘西过年》,从经验到精神,把过年的民俗、氛围,渲染得活泛真切:“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担子上街叫卖了。

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
  

有了这个玩灯烧灯经验底子,长大后读宋代咏灯节事的诗词,便觉得相当面熟,体会也比较深刻。”

孙犁的《记春节》,写出了现代人对年味淡化的喟叹:“前几年,每逢春节,我还买一挂小鞭炮,叫孙儿或外孙儿,拿到院里放放,我在屋里听听。自迁入楼房,连这一点高兴,也没有了。每年春节,我不只感到饭菜、水果的味道,不似童年,连鞭炮的声音也不像童年可爱了。”

汪曾祺在小说《除岁》中,表达了抗战时期苍生过年的矛盾心境:“父亲摇摇头,眼睛看那支燃得正旺的守岁烛。‘写春联吧,年,总是要过的。墨已经研好了,在架子上茶杯里,你拿来掺点水,蹾在脚炉上,

写春联的墨要熟,才有光。炉里该还有火,三十夜,要彻夜火烈’父亲把心事推开了一点,想到过年了。”

丰子恺的《过年》,将春节的喜庆写得蛮细,读来十分喜庆:“……廿三日晚上送灶,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司务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孩子们都非常的高兴,阖家欢乐一家其乐融融去过欢庆。”

陈忠实在散文《过年:家乡圆梦的炮声》里,深情讲述他在除夕的所为:“大年三十后晌,我依着乡俗,打扫了屋院和门前的道路,我给自家大门拟了一副隐含着白鹿的对联,又热心地给乡亲写了许多副对联。

入夜以后,我把屋子里的所有电灯都拉亮,一个人坐在火炉前抽烟品酒,听着村子里时起时断的炮声。到旧年的最后的两分钟,我在大门口放响了鞭炮,再把一个一个点燃的雷子炮抛向天空。”

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2

“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儿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得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红楼梦》第53回,一代文学大师曹雪芹运用精彩的笔墨,细腻地描绘了旧时王公贵族过年的热闹情景。

鲁迅笔下的春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在他的小说《祝福》里,鲁镇的新年洋溢着喜庆,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的`爆竹,

散发着幽微的火药香。“祝福”亦称“祚福”,据说始于元朝,千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绍兴人特有的过年方式。

文学名家笔下的春节是怎样的 第2张
  

老舍对于春节的描写,更显温馨和欢乐。“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儿。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这种具有京味儿特点的春节,读来让人振奋,充满喜悦。

“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在《沈从文文集》里,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春节玩儿灯放焰火的场景。

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谁家焰火出众超群。热闹非凡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目,更是一种灿烂优秀的文化。透过作家笔下绚丽多彩的春节,我们看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种文化都在传承和发扬,每一个春节的背后,都弥漫着浓浓烈烈的华夏情。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