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快报 > 开心乐园 > 读书的随笔

读书的随笔

来源:时尚咖    阅读: 7.2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读书的随笔1

在这篇文章里体现出母亲用温暖的双手给了我们这个世界,寻觅那个怀抱,我们不用睁开双眼,仅凭着温暖的熟悉的安全的全力以赴的气息,就能找到……

读书的随笔

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儿女遮风挡雨,荷叶无畏无惧地为红莲遮蔽风雨。荷叶象征着母亲。作者由眼前生动的场景,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般美好的形象。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遇到烦恼忧愁时,除了母亲,没有人能够帮助我排忧解难。“心中的雨点”是用来比喻生活中的烦恼;“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是用来比喻母亲为我们遮风挡雨。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

读书的随笔2

喜欢翻开书本时的那股墨香味。

在清闲的午后,在落日的黄昏,一杯清茶,一缕书香,看亲情如灯,悄无声息的照亮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我们潸然泪下;品人生如棋,在无常的生活中抱一颗平常心,在平凡事中领悟到蕴藏着的深情……喜欢看的书有许多,小说、散文、诗歌、童话、漫画、历史、科技、神话,都是深受我的喜爱。读小说,我在曲折蜿蜒的心路上行走;品散文,我在诗意的天空自由飞翔;看漫画,我在幻想的世界放声大笑;学科技,我在科学的天地畅想未来。在书的芳香中,我成长着,快乐着。

喜欢杨红樱轻松幽默的写法,喜欢她笔下那聪明机智的吴缅,调皮捣蛋的马小跳,小大人似的路曼曼,善解人意的冬阳,喜欢他们的善良勇敢,喜欢他们的敢作敢当,喜欢他们的率真可爱……喜欢秦文君贴近生活的语言,喜欢她笔下那出口成章的才女林晓梅,喜欢那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贾梅,也喜欢那嘴硬心软的哥哥贾里。喜欢的作家还有很多很多,伍美珍,郁雨君,商晓娜……书是街灯,读的书多了,心中的路也就宽阔明亮起来;书是路牌,在你迷茫是为你指引方向,为你采集一路芳香;书是驿站,任你在这放松心情,谛听时代的足音,追寻生命的履记。书不会说话,却无时无刻不在与你的心灵对话;书不会行走,却时时刻刻催促着你的思索……。

在充墨香的文字里,我行走着,成长着,快乐着!

读书的随笔3

现在的“节”名目繁多,除了像国庆,元旦等法定节假日以外,更多的是商业性的。如菊花节、茶叶节、啤酒节、龙虾节、读书节……等等。现在又有了“读书节”,宣传读书不是坏事。中国人自古就崇尚读书,只因后来读书带上了功利色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的念头就歪了,使这个本来很雅的事弄得有点不雅。因此也就有了“读书做官论”,大家都来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但世上又那有这么多的官让你去当。既然读书当不了官,于是就觉得读书没了意思,于是又有了“读书无用论”。可见做任何事,功利心不能太急切,否则达不到目的就会抱怨。

现在的书品种太多,鱼龙混杂,书的品位也是良莠不齐。那包装更是花里胡哨,打开书页,满眼都是“刀光血影”,要不然就是“亲爱的,你别急……。”读起来确乎有点血脉崩张,意乱情迷,然而合上书页留下的可能就是空虚。因此读书既要有选择,也不能太功利,否则读书就没有了意义。我对读书不敢寄于厚望,不希望读了书就能功成名就,不敢说读了书,情操就能一下子高尚起来,更不敢有读书报国的遐想。

我读书只是为了消遣,只是为了打发多余的时光。沏一壶茶,躺在沙发上,打开书页,就能领略到古人慷慨激昂的那种境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似乎是于谦向你缓缓走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那是文天祥的浩然之气;“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这是看破红尘的李白;“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气贯长虹的岳飞。合上书页,你也可以回味窗外的大千世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春的妩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秋的豪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江南春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塞外风情,如果没有书,即使身临其境,也难体会其间的意境。读了书,即使不出门也能领略这如画如诗的场景。现代年青人憧憬情爱,书里当然也有爱的柔情:“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是爱的思念与等待的写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展现了爱在等待之后带来的惊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爱的忠贞的表白;“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是掷地有声的爱的誓言;“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体现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爱的缠绵。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词句,才是真正的情爱真谛,书之外是难以寻觅的。读书的情趣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读书可以励志,读书能够怡情;读书重温已逝岁月,读书再现人间万象;读书增长知识,读书开阔视野。多读点书,有选择的读点书,总归是有好处的,这就是所谓“开卷有益”吧。

真的希望能把读书节办好,真的不希望把雅的事做俗,真的希望书商也要雅一点,不要假借这圣洁的殿堂,塞进不洁的私货。但愿我不是杞人忧天,但愿大家都能够读到更多的书,更好的书。

读书的随笔4

本文的题目我引用了《史典》中的句子“乐至无如读书”,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如果能养成读书的习惯,那实在是一件快乐无比并且受益无穷的事情。

我有两个非常好的网友,一位是声望很高的部队转业干部,一位是一家工厂的高级钳工,大概五十多岁吧。每天晚上都坚持读书到深夜,令我敬佩,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是我学习的楷模。

现实中,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读书是贯穿一生的事。但是,我想在我们一生中究竟有多少时间能用来读书呢?据统计学家计算,假定一个人的寿命为100岁的话,那他吃饭、睡觉、工作、娱乐、生病、做家务等会花去92。5年,剩下的7年半,即2737。5天,才是用来读书的时间,而这一点点时间还有事实防备“临时外出、紧急意外事件、没有计划与目标的瞎忙乎”……由此看来,人的一生能够用来读书的时间实在是少得可怜,而这很少的时间如果不是用来读书学习,而是像阔少乱花钱一样随便的掷掉。岂不是很可惜吗?钱用去了还可以再赚取,可是时间糟蹋了却不能重新找回。

这样的体会可谓至深,那就是——通过长期的读书能够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充实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成为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无论一生中遇到什么样的风浪坎坷,都能够保持一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平常心态。这样的人却时在物质生活上清贫寒酸,但绝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在名声地位上也许并不显赫,但在精神上却属于“打不倒的巨人”孔子生前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者安贫守道,其心志系于精神世界,根本无闲暇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和官场得意的快感,这样的人被孔子连连称贤,很是了不起,让人倾慕。其实,孔夫子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据说他晚年酷好读《易》,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以至韦编三绝(连接竹筒的皮绳子磨断三次)。除此之外,还真没听说过孔子在物质享受方面有何特别的欲望和奢求。

一个人通过自学的读书可以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为书中有奉劝、慰藉、理解,有大师陪伴你在思想、探索。在孤独的雨夜独自打开典籍,就像叩开先哲圣贤的大门,屋内春意盎然,阳光盘桓。老庄的棒喝,惠特曼的诚挚解怀,鲁迅的投枪匕首从你脸边搜搜掠过……我们与大师们超越了时空的阻隔,都成了好朋友,且一呼即来,从不反目,不亦乐乎。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能真正踏下心来读书的人并不多。因为我们所受的诱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稠密,我们的虚荣往往使我们更在乎那些外在的亮眼的东西,而对于读书这种费时却健心的事往往不屑一顾……是的,我们喧嚣的心灵已经难静下来与读书默默地相对,即使也还有一些痴情的读书者在为书籍作最后的守望,但书在很多时候不是被附庸风雅当成了饰品,就是在“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的托辞声中蒙上了岁月的风尘。

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书,可使我们回到过去的时光,更可以使未来的时光延长或缩短,可以使人们的生命获得更大的价值。

书到用时方恨少,今天我写此文章,也是对自己的一大指责,人生中的遗憾。开头提到的两位网友朋友,文化底蕴很深,出口成章,满腹经纶,这和平时读书是分不开的,我非常赏识他们。在今天的精神领域里,还能执着的读书丰富自己的内涵,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

读书的随笔5

倘若我们能够透过自己的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那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了完整意义上的聪明。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越是鳞次栉比,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都市里五彩缤纷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到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并且支离破碎,留不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一座城市,月光和书籍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如果说门是生活的进出口,那么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难以进出生活在喧嚣里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的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居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扇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了。都市里,也有很多读书人,但这些人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的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弹琴,舔燥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应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一幅画配了镜框。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更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筛落到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是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读书的随笔6

阅读一些深刻的文字的时候,感觉就是对心灵进行一番洗礼。有的时候会很迷茫,很困惑,自己能否参透作者笔下的禅机?像一个溺水的人,慢慢在文字中挣扎,渐渐困倦,昏昏欲睡。只好把书本抛向一边,满屋盘旋,企图从文字里挣脱出来,放弃与智者对话。但文字的魅力叫你无从逃避,捧书再读,在痛苦的思索中,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像是推开了一扇窗,春风和阳光一齐挤进来,郁闷的心一下子晴朗起来,咬牙切齿,和那些文字做一个了断。

文字的深刻不是晦涩,读不懂和读不进去是两个层次。读不懂恐怕与作品有关;读不进去是读者的能力不够。

大海的深邃与小溪的清澈同样令人沉醉。一种可以益智,另一种则可以怡情。我不知道我更钟情于什么,我总希望我的文字更加深刻一些。可在阅读的时候,喜欢冰心更甚于鲁迅。鲁迅是在悲天悯人,解剖人性,他是用手术刀写作;冰心在歌唱,她的歌里也在讲述人生的哲理。那是一棵大树和一朵鲜花,大树的褶皱里镌刻着历史,枝头累叠着警世名言;可是鲜花有着更加动人的美丽。鲜花用美丽的绽放与凋零诠释人世间的美与丑,爱与忧伤。

在欣赏美的同时领悟人生的真谛,岂不是一大快事?美丽的文字从不妨碍思想的深刻。

平淡却可以回味的文字更易于阅读,也更具有阅读的价值。表面华丽而毫无思想的文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思想深刻而文字过于艰深,是作者太过愤世嫉俗,在考验读者的耐力。

那些大家的散文看似波澜不惊,但大海的深处却是暗流涌动。每一滴水都带有时光的痕迹,每一朵浪花都深藏着历史的烟云。这应该就是文字的魅力。

我们之所以喜欢阅读,是因为总会有一些文字让我们感动,感悟。叫我们无法罢手,难以释怀。

像高山的巍峨,大地的广袤,飞流的飘逸,小溪的灵动;花的芳香,鸟的流影;佛家的禅语,诗人的清泪。皆为情怀,都成文字。

一花一世界,一字一感叹。文字的魅力难以言表,所以,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就是我们的梦想。

美的文字净化心灵,深刻的思想塑造人格。能够叫读者读懂,读进去,文字才会有生命力。让美好的文字亲近每一颗心灵,让深刻的思想熏陶每一个大脑,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读书的随笔7

外飘起了沾衣欲湿的杏花春雨,蒙蒙的,丝丝凉凉,心里好清爽。在飘雨的夜里,我忽然有了品味读书的愿望。

我爱书。因为读书不受时空局限,思接千载、出入六合,与大家巨擘攀谈,同泰斗耆宿交流,和巨人英雄对话,向导师领袖请教。好书是一扇轩窗,能吹来丝丝清风;好书是一泓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好书是一轮明月,能使人豁然开朗;好书是一缕阳光,能温暖和抚慰心灵;好书是一位智者,能给人哲理启人睿智。

我爱书。我读了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读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读了李清照“悲悲戚戚,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读了李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读了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读了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读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读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书中,我明白了“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的修养,明白了“绳据木断,水滴石穿”的真谛,明白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我领悟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领悟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美德,领悟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领悟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险峻,领悟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空灵。我知道了“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寂寞,知道了“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的绝望,知道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快乐。我懂得了黛玉葬花之凄美,懂得了破釜沉舟之豪壮,懂得了草船借箭之妙算,懂得了邯郸学步之愚笨,也懂得了烽火戏诸侯之荒唐。

我爱书。当我流连于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当我吟咏着君子好逑的《诗经》,魂兮归来的《楚辞》,当我欣赏着李太白的杯中酒,感叹着曹雪芹的梦中泪,当我品读着庄子的逍遥云游,孔子的颠沛流离,魏王的老骥壮志,萧峰的英雄气慨,杨过的专一痴情,郭靖的侠义正气……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陶醉,更让人憧憬呢?这就是书籍的力量,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听窗外的细雨霏霏,闭上眼睛,沉浸在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中,想象着花儿沐雨的清爽,一天学习的疲惫和烦恼顿消,心灵得以净化——读书的感觉真好!

读书的随笔8

“卖书喽!卖书喽!”咦,谁在校园里卖书呢?哦!原来是我们淘书乐活动开始了!操场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已拉起了一座彩虹桥,五颜六色的旗姑娘在风婆婆轻轻地抚摸下跳着优美的舞蹈。一个个“小书店”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同学们忙碌地穿梭在书海中,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我也成了一名小老板。“五元卖吗?”一位小弟弟眼睛贪婪地盯着《一年级的小豆豆》小声地说。我头一摇:“不卖!”。“可我……我只有5元钱。”小弟弟双眼还是死死地盯着那本书,可怜巴巴地说。看着小弟弟天真的表情,我心一软答应了。此时操场上讨价声、还价声、说话声汇成了一曲生活的交响曲。不一会儿,小书店的书被一抢而光。我心里乐开了花。

轮到我来淘书啦!我像一只欢乐的小鸟飞向知识的海洋。《一千零一夜》、《昆虫记》……这都是我梦寐以求的书,我在书海中寻找着。一眨眼,我就买了5本书,如获至宝。拿着心爱的书,我干脆坐在操场上,迫不及待地看起书来,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让生命充满阅读的喜悦。”我是个爱读书的小姑娘,我喜欢天天在书的海洋中快乐地畅游。

读书的随笔9

中午安凡挂电话回来,说午休时在宿舍看悟空传,被没收了。书是班级图书角的,让我买一本赔回去。我笑他,这本书你不是小学的时候就看了吗,怎么又想看了?他说好久没看,挺想的。我当然是一口答应,对于他们想要的书,我一向是极慷慨的。

放下电话,不禁想,果然叛逆的年纪最是喜欢孙悟空,喜欢这样的书。

北美豹猫安凡接触悟空传的时间有点早。我一向喜欢孙悟空,喜欢他那种天不怕地不怕毁天灭地的气概。重读西游记只肯看到大闹天宫,等他被如来一把压入五行山下后就不肯往下翻了,太过憋闷!家里的悟空传一直是我时常会去翻起来的,特别冲着里面一张孙悟空一身盔甲神气至极的明信片。有一回,不知心情为何,我一连读了五遍,北美豹猫安凡一向是粘着我的,不禁颇为好奇,等我看完,便迫不及待地拿去翻了。于他的读书,我一向是由着他去,就连他喜欢的血腥恐怖的我连封面都不想看到的书,我也没禁止他买。当时看完,他大约是一知半解吧?小少年拿了书中的几句到班上卖弄,很是得意,因此对这本书感情不同?但后来他的兴趣主要还是在星际以及悬疑上。没想到如今又重新想起,大约是因了这个年纪吧?

叛逆的年纪,大约就喜欢看这些打破规则的英雄,喜欢这样的气概。喜欢头破血流依旧百折不回;喜欢明知失败的结局依然一往无前。是的,这个年纪,喜欢的不是大团圆,而是悲剧的英雄。喜欢热血义气甚至悲伤与死亡。

当初我叛逆的年纪还没有悟空传这样的书,那个时候最喜欢的是庄子,想象瑰奇有趣气势蓬勃澎湃。想着那种神魂在天空遨游,该是何等意气风发的事情呵。以至于我如今基本不看网文,但修真的偶尔碰上还是会翻几页的。想着生亦何欢死亦何恼;想着脱了这累赘的躯壳感受万物的变幻。

什么年纪读什么书,确实的。

我以前一直不喜欢论语,总觉得它如同一个唠叨的老者,说着一些明哲保身的话。老子的道德经肯定也是不喜欢的。觉得宁愿生命如烟花般短暂而灿烂。

前几年重读论语,居然很是耐心了。居然觉得其间真理颇多,孔子不愧是个练达人情的聪明人呵。父亲最近听书,听的是说老子的,拿许多东西来问我,说他对老子极为钦佩,说听了他,整个人都心平气和起来。才觉得,老子与孔子,真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几个人中的呵,他们对人的理解直到今天依然适用。

一个朋友说他每周给他的俩孩子读论语,他的俩娃,一个小学,一个幼儿园。他建议我说也该给孩子读论语了,言下之意我的娃已经初中,还没开始读有些迟了。

我只是打着哈哈跳过去。

我以前也曾想过什么多少岁要给孩子读论语什么的。如今我打消了这个念头。什么年纪读什么书,当年的我不喜欢论语,如今我的孩子估计也不会喜欢。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又哪里能读得懂老子与孔子?

读书的随笔10

灯光照在午夜的时针上,钟面上就跳动着超前和滞后两个阴影,有点像车轮上移动着的辐辏,慢慢的铺填满了一天的光阴。作为一个现代人忙碌的一天,也就是用一个又一个的计划、任务充塞着的一天。我不知道这个旋转的车轮加速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挡住对面照射来的那一束虚无的光线。在夜晚读着书的时候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的激情,读书的意义则在于不断地激起这种激情。

每天读书50页后,抬头看到时针跳跃过了今天和明天分界,继续走在没有路的圆周里,有时会无法理解它迷幻在春夏秋冬里的反复。但每一个跳跃都充满了神秘,因为生命在每一个瞬间都承受了无常颤栗中的喜悦。匆忙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也时常迫使人们作亡命的跳跃,平庸者也许会庆幸自己没有遇到挫折的痛苦,却也无法得到痛苦中的喜悦。亡命的跳跃则大多是因为寂寞,一阵疯狂以后,又往往陷入更深的寂寞,而读书给人带来的的乐趣则是最长久的。

于是我觉得:无论是平庸还是疯狂,忙碌的时候,都不能忘记了回到自我来读点书。“忙”字是竖心傍一个亡,在忙着应付别人的时候,别把心放在了亡字下,忘了我们当初为什么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挣点钱,可以改善一下居住的条件;读点书则可以改善一下灵魂所处的环境。

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很多古人认为,通过读书,可以得到颜如玉般的美女。但我却觉得,一部好书的魅力,是绝对超过一个颜如玉的美人的。也有一些乍一见似乎是“颜如玉”的书,从背后看看让人陶醉,侧面看看也让人想入非非,但正面一看却会让人赶紧撤退,那一定不是自愿要读的书。但是有时候还必须去读这样的书,那就很难会有多少快乐可言了。

读书的快乐在于读自己想读、爱读的书。有时会为书中的精辟而倾倒,有时为只能理解只字片言而心有不甘,有时也会发现总有几处文字的差错而不以为然。于是随着书页的翻动,情感也为之起伏,这样就越发令人手不释卷了。

一切游戏都是人生战场上的小型演习,勾起的多为克敌制胜的好胜本能,然而一阵宣泄之后的那种征服的快乐,却总是比不上读书以及读书所带来的学识,让人感受到的快乐来得长久。而且读书的乐趣还不受个人条件和年龄的限制,它是可以让人终身受用的。我的朋友常说:“坐着读书,躺着思考,站着做人。”读书之所以让人快乐,也全在于它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而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的火花。正是思维的火花让人直立起来脱离了低等动物,并让人享受到做人的尊严。

有文章说:绍兴三味书屋的“三味”,源自宋人的《李淑书目》。李淑说的是:“诗书为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吃是维持生命的第一要务,也是口腹之娱,读书的好处与重要也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而在“娱”的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精神的愉悦总是比生理的愉悦更耐久,即使是食物,有的时候也需要动用精神的力量去消化。寿镜吾的孙子寿宇说他祖父也曾对他说过:“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最富的人、最有权力的人并不是最快乐的人,而一个仅能达到温饱的人,只要有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在手,就能源源不断地从中得到快乐。因为书指示和不断校正了他去得到真理的方向,让他明白掩盖在事物背后的真实,从而可以比较从容、比较有尊严地面对人生,这是可以让人一生受用不尽的。所以苏轼说:“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也正如《中庸》所说:“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读书的“三味”,也就是咀嚼书外之味的乐趣。

读书的随笔11

读书是一种享受,我们可以在享受中得到体会;读书是一种体会,我们可以在体会中得到乐趣;读书是一种乐趣,我们可以在乐趣中获得知识。我读书,我快乐!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进。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走到哪里,仿佛都有一种书的清香伴随着我们,书香弥漫,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文化底韵的人,都会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一种高贵的气质。书籍,它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人,问心无愧的迈向成功。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而读书则是和书交朋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能培养文化修养。如果经常去阅读,去思考,便能从中找到新的知识点。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还可以把知识点牢牢地记住,就像刻在脑海里一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健康有益的书,努力地学习,才能为自己幸福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读一首古诗,诗情画意即刻展现在我们眼前。南北朝民歌《刺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北方大草原的辽阔,青草丰盛,牛羊成群的迷人风光;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通过赞美柳树,更赞美了春天,歌颂春的无限创造力,使读者闻到春的气息;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表现了春天夜雨后清晨的美丽景色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王维的《鹿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句都能让人陶醉。

读一本童话书,就能让人开开心心,消除烦恼,因为童话书里藏着许多有趣、奇妙和神奇的故事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渔夫和妻子》……这些故事有的让人开心,有的让人伤感,同情故事中的主人公,还有的让人懂得很多道理。

读一本意义方长的书,能加深我们的理解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读一本作文书,又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从中吸取精华,就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美味的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书就是这么重要的伙伴,所以,我读书,我快乐!

读书的随笔12

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新的时代更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一名教师,应该以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教师的爱培养学生的爱,以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建立适应社会要求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增强素质,炼就过硬的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才能赢得教师的尊敬,赢得学生的爱戴,赢得家长的赞誉。

一、身令其正,德才兼备

“四面山风来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个人需要灵魂的自强不息,民族需要灵魂凝聚人心。而一个高尚的灵魂,纯洁的灵魂对于为千百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师德建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对于教师的品德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与以前的人们相比,教师的心灵上少了许多束缚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乃至放纵,而正相反,对教师而言要求更高了。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掉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那就是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和责任意识。只能这样,教师才不至于迷失方向,以此来教育人,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爱洒向学生,用血和汗灌溉着一方方土地,把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教育事业。您现在阅览的是

二、率先垂范,更新知识

教师要把眼光放远,视野放宽,及时了解各类前沿知识,这样不至于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作为教师,应该什么都懂一点,但更要精通其中一两点,这一两点就是与自己教学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方法。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全面铺开,在研究型课程中,教师首次成为被学生选择的对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头脑,具有丰富的知识才干。教师向社会了解新知识,其次由自己升华新知识,最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这就是教育接力赛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应以扎实技能和踏实工作,履行职责,教书育人,回报社会;锤炼党性,身体力行地实践党的教育方针,争做模范;抓紧职业能力的学习,学习真知识,更新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真才实学。

三、以心换心,缩短距离

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才会是持久的。基于这一点,教师更应该不断扩大与学生的知识距离,缩缩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以满腔的热情关爱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她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种活动。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这样,如果他们真正体会到这是出于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那么学生一定会愉快地接受。

 四、勇于实践,超越自我

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没有辞藻华丽的豪言壮语。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是用坚定的步伐走自己的路。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努力创新,勇于实践,无私奉献。只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崭新的自我;才会不断超越自我;才会奏响永不消逝的强音——《爱的奉献》之歌;才会结出辉煌的硕果;才会有教育的春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每一位教师在教育这块园地里扬起风帆,让它乘风破浪,去搏击,去征服一个又一个的艰难与险阻,从而达到胜利的彼岸。

读书的随笔13

以前读过不少诗文,总觉得那些人就是无病呻吟。有牢骚的发牢骚,有高兴的抒怀一下,诗歌一首,奇文一篇,就这一首首的流传下来。

但是,自从教书以来,闲暇时间仔细品读,诗句中的一些妙处还是能慢慢品出来的。比如易安居士的《声声慢》就是诗词中的功夫茶,大口饮是没有味道的,只有放到小茶杯中细细品,其中的味道才能依着舌头,直入心头。

人人都说开头的十四个叠字用的特别好,人人都说好,那大家也就都说好,它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好在何处呢?以前还真没没有好好品味过。

闲来无事,偶把书卷,翻到了李清照的《声声慢》。看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又认真读了一遍。读着,读着,我内心深处的凄凉顿然升起,原来,开头叠字的妙在它的情境的渲染,在于它传递的欲言又止,欲罢不能,无可奈何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作由大到小,心境却由小及大,再融为个人悲剧。‘寻寻’’是一个比较大的动作,找的范围也广。

晚年的李清照,再也找寻不到当年“惊起一滩鸥鹭”天真,当年“依门颔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如今的她,如一叶孤舟,飘然无定。站在当年和赵明诚生活过的宅院中,她在寻找。

推开花园的门,厚厚青苔摩擦着门轴,吱吱扭扭作响,明城是你吗?你是不是要在门后给我一个惊喜?可是,空空的门后只有秋虫的哀鸣。

她继续寻找,到了当年把酒吟诗的花亭。她舍不得打开那帘屝,似乎明城正在依着它小憩。她慢慢拂过青帘,依稀看到明诚在对她微笑,明城是你吗?你是不是要把金石上的铭文与我一起参悟?没有回答,只有秋风打珠帘的哒哒声。掀开,只见菊花残,满地伤!

泪在眼角肆虐,明诚你为什么要躲着我?看,这是咱们的《金石录》,即要杀青,这不是你毕生的心愿吗?空荡荡的院落没有回应,只有秋风飒飒。

一路秋风萧索,她踉踉跄跄来到了书房。书房似乎传来研磨声,翻书声。她猛地推开房门,却只有空空的案桌对着自己,卷残尘微。明诚,我知道是你,为什么躲着我?当年你托付我的几十箱的古董散失殆尽,所剩无几。一路漂泊,伶仃孤苦,你可知我对你的思念?书房没有声音,只有淡淡的墨香。

她走近书架,一格格地“觅”,似乎明诚,以及他们所以美好的回忆就藏在这书格之间。一本本的珍藏的古书被摊开,一张张当年的字画被展开,物是人非,明诚,你怎能舍我独去呢?

这荒诞的人世间,除了你,还有谁,能懂我?“花面不如奴面好,倒教郎比比看”。秋叶散尽,明诚你是否听到我内心挣扎无力的呐喊。

坐在这寂寥的案前,听着窗外飒飒的秋风,看着那当年的印迹,嗅着刊印书中的墨香,她知道,明诚再也回不来了。

寻寻觅觅之后,看到的却是满目苍凉,听到却是劲劲秋风,空空荡荡之下,感受到的却是冷冷清清。

国破家亡,风雨飘摇,后继无人,想我一身才学,也只能落得一句“才藻非女子所事也”,凄清无形,悲凉无限。

最后,所有的一切揉碎在她的心间,只化作“凄凄惨惨戚戚”的六粒血滴,摔碎在她的心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用她细致入微的观察,为我们开辟了一片文字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之下,我们洞悉到文字之奥,语言之妙。

读书的随笔14

阅读给予你人生的不是外在的成功,改变的是你对人生的认识和思想境界。通过读书来吸取书中的营养,丰满内心、看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可以养心,而且能让你得到精神上的提升。

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生活,和动物有什么区别?但一味的追求精神境界,脱离集体,孤立地活在自己的精神空间,那就真成了异类。

做人既要做到有思想又具备理智,是人都食五谷杂粮,并不是读书比别人多些理解就高人一筹。你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度量他人。每个人经历不同,眼里的世界也不尽然相同,对生活的认识各有感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实要接地气,与生活相融合。

本好书不但可以净化心灵,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初读《简爱》和《飘》是上初中时,书中女主简爱和斯嘉丽柔弱外面下蕴藏的那种坚韧、顽强的性格对我的影响却至今。

简爱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饱受欺负,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学业,最终成为一名家庭教师。她对自己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把握,和对人格理性的认识,以及勇敢地追求真爱,都令我欣赏。看完《简爱》,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她那种刚柔并济的性格,她的大度与宽容,深深地打动了我。

每当遇到不顺,想起《飘》里的斯嘉丽在经历情场失意,战乱、家园重建、爱女夭亡、丈夫出走、生活一团糟情况下,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都不向命运屈服,独自挑起全家的重担。她那种不悲观不泄气的精神同样给我带来内心的颤动,并激励我勇敢面对人生。在别人看是绝望而斯嘉丽眼里始终充满希望。本生长在一个优越家庭的贵族小姐,在人生中最孤独和艰难的阶段都不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从斯嘉丽身上,我看到了女人的独立,与时俱进,不畏艰难,对生活积极的一面,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男人能做的事,女人照样能独立做,女人的舞台不仅仅在家中,哪怕生活亏待了你,只要不绝望,相信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读书可以让你彻悟真、善、美,一篇美文能滋润心田。失意烦恼时或许书里某一句话正好适合你当时的心境,顿时豁然开朗,因而解脱,这便是书带给人的智慧。

所以,书在一定时候,是人的精神食粮,空虚寂寞时,唯有书可以充实你那空洞的部分。一个人无论多么成功,也有失意的时候,生活中能懂你的人,恐怕只有自己。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能遇到知己,甚至有时会感觉身边的人近在咫尺心在天涯。这个时候,书能让你找到精神的慰藉。

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情操的陶冶,书读得多了,心逐渐也变得仁爱、宽容、豁达起来。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你读的书表面上并看不出什么,无形中却在改变你的气质和品味。爱读书的人面容里蕴含一种淡泊和从容,对生活的态度也相对比不爱读书的人坦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当然,这个差别仅仅局限阅读带给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无关身份、事业和成败。

读书是一种兴趣,至少有一部分人喜欢把读书当成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也有部分人会把时间放在运动,美食、旅行上,不管以哪种方式放松,只要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消遣,都是生活之道。能保持心情愉悦,就是天然良药。

对我个人来讲,如果枕边没有两本书,睡觉都不踏实。也许有人会笑,“那是你不困,就不信你没书睡不着觉。”说的没错,我也有倒头就睡的时候。这里所指个人习惯而已,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静心翻看几页书,待困意袭来,枕书而眠。

人的脆弱,往往在夜深人静时轰然来袭,乘虚而入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像“嗜血鬼”缠身,消耗你毫无防备的能量让心无力挣扎。我们无法凭单薄的躯体与“心魔”抗衡,但可以借助外界的力量改变困惑,用另一种方式转移“心魔”的侵蚀,读书便是克服胡思乱想的天敌。

读书的过程,是聆听另一个灵魂的声音,从作者的文字里感知不一样的多彩世界,领略他人的遭遇,丰富自己的情感。把阅读当成是在和一个灵魂高尚的人对话,切记金玉良言,读一篇好的文章,胜过无数说教。通过他人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去思考自己。书籍犹如一盏明灯,帮助我们驱散无知的黑暗,照亮你的心灯。

读书不仅能使人静心,还可以修为一个人的性情。涉世难免浮躁,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当一颗心感到迷茫时,书便能为你指引方向,从阅读中丰富心灵,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用微笑坦然的心态稀释心中的郁结。

书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你的不足。让人自省、自勉、勤奋,让你不再彷徨犹豫,保持清醒冷静地头脑分辨是非。

书带有灵性,它是一个智者,能帮你打开智慧之门,为你指点迷津,不让你走弯路。有心人看得懂,走马观花的人不过是书的过客。读后通过思考,结合现实,能让你透过别人的人生看清自己。用凝思去读书才能体味到书中有情,感悟到作者的心灵。

读书能让人内心清澈,埋头一片净土之间,两耳不闻窗外事,心自然就变得宁静。

书籍给了我生命中最安然的时光,与书为伴,都市的喧嚣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都归于了平静和淡泊。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感动着别人的故事,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和阳光,在墨香中与智者对话,心灵也随之清透。读一本好书,如品一壶好茶,过后还唇齿留香。

正因有读书这个爱好,促使我今天写一些心灵片语,不安于只从别人的文字里品读人生,我要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我的思想能与你产生共鸣,证明你也有写这个潜质。那么,就行动起来吧,这个世上,只有人不敢做的事,没有人做不成的事。

这便是读书给我的信心,有人用彩墨绘画人生,有人用旅行游记人生,有人用镜头拍下人生,我用自己的文字挥洒人生。不管如何演绎,只要自己喜欢,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各人兴趣取向不同而已。

我的人生,与书结缘,终生相伴。

读书的随笔15

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的确,书如同一个风雨故人,可以陪着你闯关渡险,真心以对。生活有时逼得人像上了发条似的不停地旋转,疲惫不堪。可书却像一个温馨的港湾,容你停泊,让你休憩,扎好远航的风帆。 生活中,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闲暇之余,我喜欢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走进书的海洋,尽情的畅游。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繁星春水》中,我感受着母爱的那份自然,感受着冰心老人那极富哲理的心灵感悟。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敬配三毛不向单调的生活屈服, 弃乡投奔撒哈拉的勇敢与志气,学到了只有对别人礼貌,热心帮助别人,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感谢与敬畏。

我读书的类型有很多。平时,我最喜欢读的是小说,因为我可以跟随故事情节来感受主人公的生活态度。

最近,我正在读一本名叫《傲慢与偏见》的小说,我非常喜欢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一位有主见又极富自尊心的姑娘,她对爱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女孩儿应有的矜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会被金钱和欲望所扳倒。从这本小说中,我学到了在生活中,我们应有自己的见解,执着于自己的信念,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随着知识的增多,我读的书目也越来越多。我渐渐学会从书中品味生活的道理。在读高尔基的 《童年 》时,我让自己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让自己明白不要总是不满足,比起残疾人,我们有着健康的躯体,有正常生活的能力,能够看到大千世界无数的美景··我们要知足常乐。在书的引导下,我学会了独立自主,在生活中,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父母,不让父母伤心。在社会中,友善地对待别人,广泛交友。在学习上,乐于帮助他人,让自己一天天的进步。 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情趣。 我在书的世界里感悟,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在茫茫的书海中,悄悄地长大。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