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快报 > 开心乐园 > 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3篇

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3篇

来源:时尚咖    阅读: 1.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1

而今的情侣,情到深处,总会说一句“我爱你”,这三个字甚至成为爱的代名词。

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3篇

其实,我爱你,只是一种爱的表白,考虑的是自己;而“你放心”,更像是一种爱的承诺,爱的誓言,爱的责任,体贴的是对方。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给予对方快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放心”更能诠释爱的内涵。

钱钟书与杨绛婚后不久,钱钟书遇到了难处:他想到牛津大学深造,可担心走后妻子寂寞。杨绛笑了笑说:“为什么要寂寞呢?我可以去英国陪读啊!”

晚年的杨绛有一种担心:自己走在他的前面。“钟书病中,我只想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于是,杨绛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还坚持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

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更加注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因为,她要整理他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让他彻底放心。20xx年,三卷《容安馆札记》以及一百七十八册外文笔记得以出版。20xx年,二十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面世。钱钟书地下有知,一定放心了。

说出“我爱你”很容易,能做到让“你放心”的,一生能遇几人?让你爱的人放心,珍惜让你放心的人,才是真正懂爱的人。

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2

多年前,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如果你相信人有前世今生,那一定也会将这样的爱情归类为“命中注定”。

千里姻缘一线牵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1929年春,钱钟书考入清华。入学考试时,他数学得了零分,本来是不能录取的,但因为他中英文特别出色,校长罗家伦就决定将他破格录取。因着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他一入清华,文名就已传遍了全校。

杨绛先生,本名杨季康。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江苏无锡人。杨绛高中毕业,她心心念念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孰料那年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女生,但是南方没有名额。无奈之下,杨绛选择了东吴大学。1932年初,杨绛本该读大四下,东吴大学却因学潮而停课。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杨绛毅然北上京华,借读清华大学。当时,为了去清华,杨绛放弃了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至此,她终于圆了清华梦。

当年3月初,杨绛去看望老朋友孙令衔,孙也要去清华看望表兄,这位表兄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古月堂前,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

后来,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从此两人不是约会,便是通信,“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其实,二人早有前缘,早在1919年,8岁的杨绛曾随父母去过钱钟书家做客,只是当时年纪小,印象寥寥,而且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与杨绛的父亲杨荫杭都是无锡本地的名士。他和她,一个是出身名门的才子,一个是书香门第的才女,门当户对,佳偶天成,连杨绛的母亲都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佳偶天成

他们在清华一起呆了一年,1933年的夏天,钱钟书毕业了,因为他格外出众的才华,清华希望他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可是,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自学能力,而且水平并不比在校的研究生差,没必要在同一间学校再学重复的东西,在文学上面,他向来是极自信的。

当时,他的父亲在上海光华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他便应了父命,去了光华大学任教。杨绛还没有毕业,继续留在清华读书,他们第一次短暂分开。

他离开后,写了许多信给她。可她回信却并不多,她对他说,她不爱写信,他有些抱怨她,“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后来,他写《围城》,还念念不忘这段往事,《围城》里的唐晓芙也不爱写信。

大约是钱钟书写信写得太勤,连父亲钱基博也看出了端倪,有一天,老先生擅自拆了杨绛的一封信,从而对杨绛大加赞赏,原来那封信是杨绛写来和钱钟书讨论婚嫁问题的,他这么写:“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钱基博看完,也不问钱钟书的意见,自作主张提笔给杨绛回了一封信,夸奖她明理懂事,并郑重其事把儿子“托付”给她。

有了这一出事,钱钟书和杨绛的关系从此被双方父母知晓。于是,双方父母便循照旧礼,为两人订婚。他和她本是自由恋爱,结合却沿着“父母之名,媒妁之言”老老实实走了一遍程序,他觉得这事颠倒了,她也觉得很茫然,“茫然不记得‘婚’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

妻子·情人·朋友

1935年7月13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庙堂巷杨府举行了结婚仪式。随后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杨绛在牛津“坐月子”时,钱钟书在家不时闯“祸”。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 杨绛的“不要紧”伴随了钱钟书的一生。

除此,杨绛和钱钟书还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通常情况下,两人所读的册数不相上下。就这样,读读写写,嘻嘻闹闹,两人的.婚姻生活倒充满了悠悠情趣,羡煞旁人。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在清华谋得一教职,到昆明的西南联大上课,而杨绛的家人避难到了上海,母亲在逃难时去世,三姑母杨杭荫为了保护学生被日军枪杀,她急于回家安慰悲伤的父亲,于是,他们中途分开,他从香港去昆明,而她带着女儿,独自回上海,并在老校长王季玉的力邀下,任了一年母校振华女中的校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钱钟书也留在了上海,他们一家在这沦陷的孤岛一呆便是八年。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先生的手稿。1946年,《围城》成功问世。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同年,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在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解放后钱钟书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愿意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杨绛的沉稳周到,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家有贤妻,无疑是钱钟书成就事业的最有力支持。

后来,他们还经历了同样艰难的十年岁月,他们被下放至干校的时候,她被罚去种菜,他担任干校通信员,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她“菜园相会”。这十年,他写出了宏大精深的古籍考证与评论著作——《管锥篇》,所引中外著作上万种,作家四千余人,而她译著了讽刺小说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生活褪去最初的华彩,逐渐呈现粗粝面目,她不再是当初不识柴米油盐的苏州小姐,他也不再是古月堂前吟诗作赋的翩翩少年。战乱和贫穷可以改变许多东西,但总有些东西永恒不变。

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只是,时光静静流逝,再美好的故事也还是总有那谢幕的一天。多年后,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从此,她深居简出,很少接待来客,开始悉心整理钱钟书的手稿。在96岁高龄之时,还推出了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而今,一百多年的岁月风尘,仍未曾能掩藏了她的风华。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她的安宁及淡泊让人们看到“活着,原可以这么好”。她呢?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3

他本名仰先,出生于无锡当地颇有名气的世家望族,在周岁抓周礼上,他抱起一本书咿呀学语,他的名字由此定为钟书。他父亲钱基博是一代国学大师,曾仼教于光华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他自小便是个天赋异禀的孩子,从未规规矩矩听过课,成绩却常居榜首。他参加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国文和英语都是第一名,数学则只考了十五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很惜才,破格录取了他。

她原名季康,小他近一岁,出生于无锡一户书香世家,父亲杨荫杭是当时著名的律师,留学过美国、日本,担任过京师高等检察长、上海《申报》编辑、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等职。她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地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清华大学是她多年的梦想,她成为那里为数不多的女研究生并邂逅了一生的爱人。

相似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相近的求学及教育经历,让两颗年轻的心有了惺惺相惜的底蕴。大多数美满的姻缘,也都有这样一个基调。即便是在贫富悬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两个人,物质上的经历或许有天壤之别,但祖辈传授下来的为人处世之道,几代人恪守的家风家规,却都大抵相近,即三观一致。

爱有很多种,但文坛大师钱钟书与夫人杨绛的爱情是既属于经得起爱情的绚烂,又守得住流年平淡的那种。他们都拥有倾世的才华,在精神和情感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默契,在为人方面又都给后世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故事对于妻子杨绛,钱钟书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由此可见,钱钟书对杨绛的爱情是深沉而专一的。

杨绛本名杨季康,出生在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和钱钟书可以算是老乡。其姑母杨荫榆就是被鲁迅抨击过的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校长。杨绛父亲杨荫杭早年参加革命,后倾向于君主立宪,受过高等教育,先后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归国后成为一名律师,也曾担任法官及检察长等要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杨绛拥有着天生的气质,她面容温婉,性格宁静娴雅,喜欢读书,父亲夸她是天生的大家闺秀。1932年,她北上清华,成为研究外国语文学系的研究生。冥冥之中,爱情已经迈着脚步向她走来。

那一年三月,风和日丽,他们相遇了,在清华大学的古月堂门口。当时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脚穿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炯炯有神,谈吐机智幽默,满身浸润着儒雅气质。而杨绛则长得娇小玲珑,温婉而又活泼可爱。两个人的父亲在老家无锡又都是名士,在相似的环境下长大的两个人一见如故,他们谈家乡,也谈文学。共同的文学爱好,默契的心灵交融,性格上的互相吸引,使得他们一见钟情。

钱钟书第一次见到杨绛就急切地澄清道:“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趁机说明:“坊间传闻追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如此这般,双方已然会意,他们坠入爱河,成双入对地在花前月下倾诉衷肠。“如此良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正是当年钱钟书写给杨绛的情诗之一,也佐证了他们爱情的美好。钱钟书的小说《围城》里很多的经典桥段,他本人也披露多数来自他和杨绛的恋爱经历。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得知他们恋爱的事情后,曾拆开了一封杨绛的来信,偷窥后大为杨绛的才华所折服,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亲自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杨绛,以表达对其品格的赞扬及对其未来家庭成员身份的认同。而杨绛的父亲在她的引荐下见到钱钟书后也十分的赏识和器重。他们的关系很快得到了双方家长亲友们的认同,最终喜结连理。晚年的钱钟书夫妇有个默契的约定,出版的东西都是对方给写题目,这对文学史上情深意浓的夫妇,为我们唱出了最动人的爱情赞歌。钱钟书与女儿钱瑗都早于杨绛离开人世,她深情地笔耕不辍,写下《我们仨》,让很多读者都备受感动于她切近哀痛的人生故事。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