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快报 > 开心乐园 > 二十四孝故事集锦15篇

二十四孝故事集锦15篇

来源:时尚咖    阅读: 2.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二十四孝故事1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追捧和学习,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十四孝故事集锦15篇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己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

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还有待我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故事2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了中国儿童可怜,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其实我们只要真正地爱我们的长辈,用亲情,用温暖感动他们就能真正做到孝顺,并且做好孝。

二十四孝故事3

尝粪忧心

尝粪忧心原文记载: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至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讲的是庾黔娄为父尝粪的故事。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弃官寻母

弃官寻母的故事原文记载:“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再适。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宋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已年七十余矣。”

讲的是这样一则故事: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是刘氏,嫡妻妒忌她有了小孩,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五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在四处查找老人家的踪迹。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时,他告知家人自己的决定,发誓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今陕西)。

后来,历尽千辛万苦的他,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涤亲溺器

涤亲溺器讲述了黄庭坚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的故事。

文中记载:“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黄庭坚的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当母亲病危的时候,黄山谷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浅尝汤药,没有一刻未尽到人子的孝道。

百里负米

百里负米讲述了孔子的学生子路孝敬父母的故事。

原文记载:“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其:“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芦衣顺母

芦衣顺母出自《论语·先进》。

它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鹿乳奉亲

鹿乳奉亲讲述了作为孝子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得到鹿乳来奉养亲人的故事。

原文记载:“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

周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戏彩娱亲

《戏彩娱亲》讲述老莱子奉养二亲的孝行。

《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中记载:“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卖身葬父

原文:“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路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而去。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心动苍穹。”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刻木事亲

《刻木事亲》讲述的是孝子丁兰的孝行。

原文:“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因询得其情,即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原文记载:“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二十四孝故事4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于国人伦理和美德的精髓。

闲暇的一个人去郑州城隍庙转了一圈,这是第三次来。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总觉得这个地方,有尘世难得的清净,总之,我喜爱那里。如果说前两次是看热闹的话,这一次就应是看到了门道。留心看了正殿两侧的垂直坡面上画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图。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常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近细细品味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触良多。

个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戏彩娱亲”、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亲等等。

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他却表示不屑。这人很有意思,已经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他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学者婴儿的样貌嬉戏哄二老开心。取水上堂的时候,故意假装跌倒在地,学着婴儿那样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这天看来,老莱子总是让人觉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鲁迅先生,对这一点就很是反感。但我觉得,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个劲的让年迈的父母永葆一颗不老的心态。

扼虎救父,是关于晋朝杨香勇敢把父亲从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随父亲去田间割稻,?然闯出一只白额虎,把杨父叼在口中。幼冲的小杨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视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瘫软在地,父亲得救。虽然摆布不了夸张的色彩,小小的一个女孩子力气能有多大,但是我们不得不由衷赞赏这样一个勇敢和孝顺的女孩。

曾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嗜指痛心就是讲的他的事迹。说他少时家穷,常去山中砍柴。一日,宾客来访,曾母不知所错,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的觉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赶回家中,跪问其母,母亲说,我咬指嗜期望你回来。是啊,这充分显示了母子俩具有极强的感知力。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样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正因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我们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故事5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己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伤心,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所以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么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肚子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么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妈妈,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现在,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妈妈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相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6

最近几天,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一个个都吸引着我,但我最喜欢“卖身葬父”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读完让我深有感触。

这个“卖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人,年纪幼小时母亲早亡,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湖北),后来父亲也死了,董永为把父亲埋葬,吧自己卖给富农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与槐荫下遇一女子,说她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个月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这《二十四孝故事》每一个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二十四孝故事》的主人公一样孝敬父母和长辈,虽然不必像古人一样,但我们也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报答他们,孝心能感动天地。

二十四孝故事7

这首诗讲的是汉朝人蔡顺孝敬老母亲的故事。蔡顺,汉代汝南(今河南)人,“以至孝称”。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施行暴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琅琊人樊崇率领一百多名饥民起义。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樊崇叫部下在眉毛上涂上红颜色,这样,樊崇的起义军得了一个别名,叫“赤眉军”。

不久,赤眉军打到汝南地区,为了避战祸,老百姓都外出逃难。由于连年的兵荒马乱,又遇灾荒,许多百姓不是死于饥饿,就是背井离乡、出外求生。有个叫蔡顺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只有老母和他二人相依为命。为了养育他长大成人,母亲一直守寡,为此吃了很多苦头。所以蔡顺对母亲特别孝顺,眼下遇上了荒年,母亲经不起逃荒之苦,蔡顺便陪伴母亲留在了乡间。由于家中无粮,无奈之下,蔡顺只好到林中拾取桑葚以求果腹。

这一天,蔡顺拿起篓子,对母亲说要出去拾些桑葚。母亲看着瘦弱的儿子,忙叮嘱道:“孩子,外面兵荒马乱的,不要跑远了让娘牵挂。”蔡顺恭恭敬敬地对母亲说:“母亲,您的身体要紧,不要顾念孩儿。您就安心在家中等我吧!”

蔡顺背着一个篓子,抱着一个篓子,来到林中。林子里的桑葚都被采光了,饥肠辘辘跑了好长时间也没看到一棵有果实的。就在他焦急的时候,忽然,隐隐约约看到远处有一片桑林。他急忙跑过去,看到地上落着不少桑葚,他如获至宝。他把红色的桑葚放在一个篓子里,把黑色的桑葚放在另一个篓子里。拾了许久,蔡顺看看天色,已经很晚了,母亲恐怕早就饿了。想到这儿,便准备回家。

刚走出丛林,忽然,一队人马到了跟前。一个士兵见了他,厉声问道:“你是何人?为什么一人在此?”蔡顺见这些人眉毛上都涂上红颜色,他曾听人说过赤眉军的事,知道遇见了起义军,就回道:“我叫蔡顺,就住在山脚下。因为战乱,家中没有粮食充饥,只好上山拾些桑葚果腹。”

那个士兵见蔡顺带着两个篓子,将黑色的桑葚和红色的桑葚分开,不知搞什么名堂,就把他带到头领面前。头领看了看蔡顺,问他为什么不外出求生。见他篓子里采的桑葚并不多,却用两个篓子将黑色和红色的分开,就问他为什么。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是熟透的,比较甜,是给老娘吃的;红色的桑葚还没有熟透,是酸的,要留给我自己吃。

母亲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分开来母亲好拿。”那个头领一听,心里不由一震,一下想起了家乡的老母亲。是啊,自己加入赤眉军很久了,家里的老母现在怎样了呢?再看看眼前之人,语真心善,颗颗桑葚充满了对母亲的孝敬之心。蔡顺的孝子之心深深打动了这位头领,他令手下快去拿来两斗白米,还有一头牛。他要把米和牛送给蔡顺,要蔡顺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

谁知蔡顺却拒绝了,他说:“就是因为战乱我才拾取桑葚给母亲果腹,战乱不知让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多少父母挨饿受冻。你们快回家吧,白发苍苍的父母正盼望你们早日平安归来呀。”士兵们看到蔡顺如此孝敬母亲,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亲人,都不想再四处征战,想尽快回到父母身边,以尽孝道。

那个头领对蔡顺说:“是啊,我也要回家照顾年老的双亲,以尽孝心。这头牛你就收下吧!你母亲那么大年纪了,天天吃桑葚,时间久了身体受不了!”接着,又把两斗白米给了蔡顺。想到家中的母亲,蔡顺只得收下了。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也许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所谓“百行孝为先”,不就是尽其尊亲、养亲、孝亲之心吗?

二十四孝故事8

尝粪心忧

原文: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二十四孝故事9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

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他总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总是给父母。他七十岁还不觉得自我老,还经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开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来的时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洒了,他不想让他的父母悲哀,便灵机一动,扮成小孩子一样倒在地下玩拨浪鼓,二老看见了还以为他又向前此一样玩,因此二老大笑。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麽孝顺,咱们现代人就更就应孝顺父母了。这使我我想起了一个词“百善孝当先”。只有好好做人,发奋领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顺。此时我想到了,我有没有像老莱子一样孝顺父母?有没有让父母开心?

这使我想起了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亲和我在家。突然,母亲的肚子疼了起来,母亲叫我拿药来,但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麽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为了母亲,我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到了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不行了。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母亲,他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让我有一次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药母亲说:“有儿子真好。”我开心地说:“还是有用的。”

我坚信,我以后会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领悟,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故事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推崇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良好品德的核心!因此,《二十四孝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精髓,对现在的我们仍具有积极意义。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一篇孝道小故事是《行佣供母》。

《行佣供母》讲的是:从前在一个小镇里,有一户人家那一家人只有那家人里只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和一个老母亲的儿子。老母亲的儿子,便是江革。

江革在厨房做好饭出来给母亲吃,这时有一个弓箭射向了他们的厨房,江革吓坏了把碗摔破了,这时他的母亲便问:“革儿,你这怎么了?”这时,有一个村民把他们的门推开,便着急地说:“杀过来了,赶快跑吧,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那村民便急急忙忙的跑了。老母亲对江革说:“革儿,你快跟村民们逃命去吧!”这时江革问:“那你呢母亲?”“我老了,走不动也跑不动了你自己逃命吧!”但江革却说:“那我背您跑。”江革便背着母亲逃命。

逃到了森林中的时候,有三个强盗从树上跳了下来,要让江革拿江革对他们说:“我们是逃命的,身上没有钱财。”强盗看了看江革,想让他当强盗,但江革却没有答应。抢到问江革为什么不想当江革回答:“我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若我当了强盗那谁又能照顾我的老母亲呢?”抢到看江革如此孝顺,便放过了他。

江革背着老母亲来到了一个小镇上,他边走边想:我不如到一个富人家去当佣人拿工钱去孝顺母亲。他便把母亲放到了大树旁边,对母亲说:“母亲,我到那边去去就来,你在这里等我。”江革敲了敲富人的门,那富人来开门了。富人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我和我母亲逃难至此,想挣些工钱来孝顺我的母亲。”不然看了看他,便答应了,让他先找一个安定的地方住下来。江革非常的`高兴,边找了一间房间,让母亲住了下来。

江革每天要抬水,每天要砍柴,每天要做饭,虽然很辛苦,但他为了让母亲有好吃的,也没有任何怨言。这个月的月底江革发工钱,他便买了许多好吃的,拿回去孝敬母亲。母亲对江革说:“革儿,你也来吃。”江革却说:“母亲我不喜欢吃这个,您吃吧,我去打扫院子了。”母亲让个儿休息。母亲让江革休息一会,但江革拒绝了,江革一人独自在外面吃着腐烂的面包。江革为人非常孝顺,最后被乡亲们推荐成了大官,从此以后,她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最敬佩的人是江革,因为他没忘记了养育他多年的父母。我要 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新一代好少年。为报答父母好好学习学会知识好好孝敬他们。

二十四孝故事11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更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通过二十四个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当时社会和儒家的孝道观。在我们今天看来,许多故事是不可思议的,像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埋儿奉母的郭巨,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这样的父亲值得学习吗?这使我刚看《二十四孝故事》,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是,当我耐心把书本读完后,竟为书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动。“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当前许多老人的新声,谁又能像刘恒那样亲尝汤药,为母担忧,像王裒那样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带地喂汤喂药,像庾黔娄那样为父尝粪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感动于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孝经人物中的一片真诚孝心,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对于现在不知孝为何物的“小皇帝”,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孝经中的故事,学会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二十四孝故事12

孝道,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于国人伦理和美德的精髓。

闲暇的一个人去郑州城隍庙转了一圈,这是第三次来。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总觉得这个地方,有尘世难得的清净,总之,我喜欢这里。如果说前两次是看热闹的话,这一次应该是看到了门道。留心看了正殿两侧的垂直坡面上画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图。想起了小时候,爸爸常常给我讲这样的故事。

常言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最近细细品味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触良多。

个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戏彩娱亲”、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亲等等。

戏彩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老莱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请他出仕,他却表示不屑。这人很有意思,已经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对自己的双亲十分孝顺。他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学者婴儿的样子嬉戏哄二老开心。取水上堂的时候,故意假装跌倒在地,学着婴儿那样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

今天看来,老莱子总是让人觉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鲁迅先生,对这一点就很是反感。但我觉得,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个劲的让年迈的父母永葆一颗不老的心态。

扼虎救父,是关于晋朝杨香勇敢把父亲从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个年仅16岁的小女孩,随父亲去田间割稻,歘然闯出一只白额虎,把杨父叼在口中。幼冲的小杨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视了自己与老虎力量的悬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瘫软在地,父亲得救。虽然摆布不了夸张的色彩,小小的一个女孩子力气能有多大,但是我们不得不由衷赞赏这样一个勇敢和孝顺的女孩。

曾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嗜指痛心就是讲的他的事迹。说他少时家穷,常去山中砍柴。一日,宾客来访,曾母不知所错,急的狠咬自己的手指。曾参猛的觉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赶回家中,跪问其母,母亲说,我咬指嗜希望你回来。是啊,这充分显示了母子俩具有极强的感知力。

关于鹿乳奉亲,讲的是春秋时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群中取鹿乳侍奉双亲的故事。我看着不觉得不佩服他,有点滑稽,十分敬佩。为什么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群的生活习性又怎么会混入鹿群呢。体现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为一体。

当然二十四孝,远不止上面我所提到的这些。每一个,看后都会有莫名的感动。敢问,看了这样,你觉得你对自己的父母亲做的够吗,不说想这些人一样。起码,你不让父母担心,常常给予必要地问候了吗?都扪心自问一下吧!

做一个孝顺的人,因为你也会有老去的一天。常怀感恩之心,不让二老再为我们把心操碎。

二十四孝故事13

扼虎救父

原文: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才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二十四孝故事14

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具备的品德,也是每个中华儿女都要承担的责任。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辛劳都是我们要铭记的恩德。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我更是深有体会。

父母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身为儿女的我们要以行动来报答父母。虽然还是孩子的我们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事。但是当父母下班回到家,我们为父母泡一杯温暖的茶,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这就是孝顺。

对于传授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我们心存感激,这也是孝顺。老师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从调皮的小孩变成懂事的少年,从初生的牛犊成长为翱翔的雄鹰,从胆小的丑小鸭变成优雅高贵的白天鹅。我们长大了,一道道皱纹却毫不留情的爬满在老师的额头,乌黑的长发也一根根的变白,每个人都该对教师心存感激。记得上三年级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她容不得半点马虎,但只要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不懂之处,她就会不厌其烦的讲解,直到我们全部懂了为止。有一次,一个女生在语文老师讲一道难题时玩塑料玩具,老师朝她扔了个粉笔头,示意她认真听讲。这个女生瞅了一眼老师,接着玩,语文老师走向她时,被地面的一滩水渍滑了一跤。我们赶快跑过去把老师扶起,询问老师是否受伤,为老师端来茶水。而那位不听讲的女生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羞红的脸。临危不乱,遇事不惊,让父母、老师放心,尊重他人、保护好自己,快快乐乐长大,这应该也是一种孝顺吧。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是孝顺,冬天里的一杯温茶,过节的一束鲜花,生日的一个小礼物,也是孝顺。好好学习,明辨是非更是孝顺。但我认为孝顺应该是理智的,而不能是愚孝。《二十四孝》故事中,也有一些必须摒弃的,比如“埋儿奉母”,寓意对母亲的孝心足够诚挚能够感动天地,出现奇迹。但这种违背常理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是我们社会的毒瘤。提倡孝顺,是为了感化冥顽,减少罪恶。是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国家社会的尽责,以孝的名义违背常理、违背人性不是真正的孝,是社会所不容的,这不是孝。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二十四孝故事15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作《二十四孝的故事》,特别感人,我来讲一讲吧!

比如黄香,他夏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热,就用凉水倒在父亲的凉席上,再用扇子扇干,床就变得很凉快。他冬天时害怕父亲睡觉时冷,所以他在父亲耕地回来前钻进父亲的被窝把床暖热,床就会变的很暖和。总,之我要向二十四孝中的每一个大孝子学习!

这边书就算是我推荐给你们的,一定要看哦!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