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快报 > 开心乐园 >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

来源:时尚咖    阅读: 5.7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唢呐这款乐器应该大家都不陌生,在我们很多的影视剧当中也是会出现的,唢呐的整体结构给人很简单的感觉,但想吹好唢呐并不简单,以下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1

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甘肃和宁夏的个别地区,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唢呐越吹越穷。

公元三世纪前后,唢呐从阿拉伯和波斯传入中国。很快,这种音色雄壮、嘹亮、高亢的乐器就深受民众喜爱,在民族乐器中拥有了特殊的地位。

但也或许正是因为是“外来户”的缘故,唢呐并未被主流或者上层社会接受,所以在宫廷乐、皇家祭祀乐里,没有给唢呐留下一席之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唢呐的声音太过热烈奔放、野性十足,不符合中国传统雅乐中正典雅、平和端庄的风格需要。

但在民间,唢呐是雅俗共赏,深受欢迎的。许多民间曲艺以及戏曲里,都少不了唢呐伴奏。特别是民间的红白喜事,负责氛围营造的乐队中,唢呐通常是领衔乐器。甚至很多走乡串户,奔走在老百姓红白喜事场面的,直接就是一支纯一色的唢呐队。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唢呐曾经被作为官员出行的仪仗乐器使用,这或许是因为唢呐声音传播远,乐器携带方便。明代的王磐就曾经写过一首《朝天子·咏喇叭》的词,估计是描述唢呐最精彩的文字:“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词的表面意思是怨恨唢呐,其实是对唢呐为之服务的官员的怨恨。当时的很多官员出行,对于下属和百姓来说,就意味着繁文缛节的迎送、奢侈铺张的敬奉,苛捐杂税增加和百姓负担更为沉重。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

所以,每当听到唢呐声声,老百姓就知道扰民、搜刮和盘剥到来了,所以才会说“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作者借用一件小小乐器,深刻尖锐地批判当时腐朽败坏的官场风气。

在民间,使用唢呐吹奏,主要集中在“迎来送往”:迎娶新媳妇、送葬亡故人。也有一些老人过寿、小孩满月、新屋落成等事宜会请“吹鼓手”(唢呐乐队的别称),但中国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民俗,除非当事人经济非常拮据,否则但凡“迎来送往”都必须请吹鼓手。

但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在甘肃、宁夏、青海的个别地方,民间认为不论红白喜事,都不能请吹鼓手,因为当地人古老相传:“唢呐会越吹越穷。”因为这些地区的人认为,居住地的`土层越厚,居住者的财脉就越绵长、人丁就越兴旺。而唢呐是一种吹奏乐器,事主家让吹鼓手在自己家里“吹”,会吹走大地上的土,让土层越来越薄,进而让自己的家道和运势由盛及衰,甚至越来越差。

当然了,这种说法也并非单纯是出于传统风水学观点而诞生的。如果细加研究,就会发现但凡是流传“唢呐越吹越穷”这种说法的地区,在历史上都是一些经济严重欠发展,也就是相对周边区域而言,人们的生活是相当贫困落后的。这种贫困落后,首要的原因就是“土薄”,也就是土壤瘠薄,农业收成低,自然灾害多发,立地环境艰苦。

而红白喜事邀请吹鼓手来助兴或者营造氛围,多多少少会增加事主的经济负担。于是,本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原则,请吹鼓手这种并非不可或缺的、点缀性的事宜,也就很容易被人能省则省地删减掉了。所以,这种说法是顺应当地经济基础的产物,一经诞生便能很容易被接受并代代相承。

还有一个处于次要地位的催生原因,那就是西汉以来在官方和民间逐渐被认可的“厚养薄葬”观念。这种观念倡导人们在亲人在世的时候,尽可能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要,让其安然、和乐地度过一生,至于去世之后的种种造作,多半是为了给活着的人撑体面,实属毫无必要。

生死二字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两件事,既然白事都可以免去鼓乐喧天的繁琐了,那么娶媳妇、过大寿、做满月、修新房之类的红事,也完全可以勤俭节约地办。所以,这种“披着迷信外衣”的民俗,就根深蒂固地留存了下来,并且在今天依然被人们严格遵守。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2

农村丧事吹唢呐,明明是传统,为啥现在成了“陋习”?

农村葬礼的时候吹唢呐一直是咱们非常传统的一种丧葬文化,延续至今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历史。但是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不少人认为“葬礼吹唢呐是一种陋习”,但是这么说对吗?

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有些人会说“葬礼吹唢呐是一种陋习”?

因为在有些人的眼中,唢呐吹吹打打,显得非常的喜庆热闹,但是葬礼却是令人悲痛的,所以在葬礼上吹响器显然是对逝者的不敬。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 第2张

而且,现在农村有些人请吹唢呐的戏班子都是有着一定的攀比性质的,一个村子里的葬礼越办越热闹,请的戏班子也越来越贵,这已经不是为了办葬礼而吹唢呐了,完全就是为了攀比。而这两种情况的确会给人一种“陋习”的感觉。

但是如果只凭借这些片面的现象就来判断,显然又是不正确的。农村葬礼吹唢呐,并不是为了显得热闹,而是因为用来增添一种悲伤和肃穆,是人们对于逝者的一种痛惜和挽留。农村大多数葬礼上的唢呐都是有板有眼的,按照章法来打,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反感,反而会营造出更加庄重的氛围。

所以,“葬礼吹唢呐”是不是陋习,关键是要看人们是不是有度,只要把握好这个度,唢呐永远是我国传统文化风俗的一个重要组成。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3

农村俗话“唢呐一响全剧终”,是白事上最常见的乐器,为啥现在不让吹了呢?

的确如此,当唢呐吹响的时候,也就代表着人的一生划上了句号,唢呐是哀悼亡人吹的一种乐器,这是在以前的农村,白事中常听得到的一种乐器,而且在很多地方都流行。

我的家乡在山东,地方民族文化浓郁,村民们信仰的方式较为独特和复杂。

其中白事中吹唢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礼节,老一辈人的思想是,家中人亡显得冷清,凄凉而落寞,请上一两组吹唢呐的师傅,希望热热闹闹的把人送上山。

可是我个人认为,不吹唢呐还好,一听到那唢呐的声音,气氛更加的凄惨,人的心情都会变得沉重起来。

吹唢呐的师傅一般是两人组,也有三人组,四人组的,其中一个是师傅。他们吹的调子一套一套的,好似在诉说着什么,吹得好的师傅声音宏响,一夜到天亮要吹好几个回合,价钱自然就贵。

以前的吹唢呐的师傅,除了给钱,还要给一套水礼,水礼包括一只公鸡,一升米,一瓶酒,二包糖。宰羊的还要给一只羊腿,或者是一个羊头。

这是我小时候村里请吹唢呐师傅给的钱财,到了后来,意式越来越多,吹唢呐里多了一个打大钗的,敲大鼓的。再后来,还多了跳花鼓的。

这些人请来后,好吃好待不说,钱的份量加倍,少了千把块钱送不出去。记得我姑爹去世那年,也就是在2012年吧!我父亲给他家请了一帮吹唢呐的,只是钱就给了一千,还不连礼物。

吹唢呐为什么越吹越穷 第3张

打自后来,从上面规定不能土葬,遵守火葬后,村里办白事的时间由三天减少到两天,慢慢的也就没人请吹唢呐的人了。

一开始,有的地方,偶尔还会有一两家请,但是后来通过文字宣传,思想工作教育,人们意识提高了,慢慢的也就没人请了,也就是说,吹唢呐的人,从此也就失业了。

我们村前两天去世了一位老婆婆,头一天我还看到她在菜地里拔菜,晚上九点多钟去世,第二天就火化了,第三天就葬到公墓,前后也就是两天的时间,没有听到炮仗的响声,更没有听到唢呐的声音。

吹唢呐可以说是一种人们对亡人的一种悼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来自民间,人们自主而发的传统悼念方式。

我个人认为,悼念方式有很多种,譬如说拍照,视频摄影等等,并非只有吹唢呐才能表达哀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礼数,有些不必要的礼数,还是不要流行为好,因为那些东西并不是传统文化,反而有点劳命伤财和迷信活动,不易提倡。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