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秘籍 > 育儿宝典 > 宝宝不打招呼不礼貌

宝宝不打招呼不礼貌

来源:时尚咖    阅读: 1.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宝不打招呼不礼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人的呵护,比较小的宝宝就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们应当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机会,下面分享宝宝不打招呼不礼貌。

宝宝不打招呼不礼貌1

宝宝总是拒绝跟人打招呼,是因为胆小吗?还是不懂礼貌?妈妈该怎么办呢?事实上,宝宝不打招呼并不一定是刻意拒绝,也绝不是有意识地要“不礼貌”,而很可能是特定成长发育阶段的表现。

宝宝不打招呼不礼貌

对于宝宝来说,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预热的过程。

每次叫宝宝吃饭,宝宝总不能第一时间坐到饭桌前,还要再玩一会儿,才能慢慢进入吃饭的状态;叫宝宝起床也一样,总还是要在床上赖一会儿;出门就更是,妈妈都火烧屁股了,宝宝却还不紧不慢的……其实,打招呼是同一个道理。宝宝需要有一个预热的过程,一个准备的阶段。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强,准备的时间就短;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弱,准备的时间就会更长。

当妈妈要求宝宝跟陌生叔叔打招呼的时候,宝宝首先想到的会是:“我从来都没见过这个人,陌生、不熟悉……”而并不能马上反应到“打招呼”这个具体的行为。尤其对于处于“认生”阶段的宝宝,或是“正在学说话”的宝宝,来自心理和语言部分的准备时间就更长。

因此,往往会出现,妈妈要求宝宝打招呼时,宝宝没有及时完成,等妈妈和对方结束短暂寒暄,对方都已经离开了,宝宝才忽然说“叔叔好”。这时候,妈妈一定不要批评宝宝,说例如“叔叔都走了,人家在时你不说,现在说有什么用”之类的话。要理解和肯定宝宝的努力,可以说:“宝宝说得真好,可惜叔叔走了没有听到,下次我们可以试着早点说,这样叔叔就能听到了。”

要尊重宝宝不同成长阶段语言发育的特点。

另一个导致宝宝不愿意打招呼的原因,可能与宝宝语言发育阶段相关。十四五个月的宝宝正处于语言狂飙期,语言发育迅速,有很强的想说话的欲望,很多宝宝在这个时期很喜欢跟不同的人打招呼,整天“叔叔”“阿姨”“奶奶”不离口。

但是到了一岁半左右,就逐渐进入语言沉默期,开始不愿意说话。有些妈妈会发现,宝宝原来是很喜欢打招呼的,可是忽然之间就拒绝打招呼了,这可能就是宝宝进入新的语言发展阶段导致的。事实上,处于语言沉默期的宝宝并不是对语言丧失兴趣了,而是专注于听,专注于收集储存语言信息,为下一个语言爆发期的出现做准备。

妈妈可以给予示范和提醒,但一定不要强迫宝宝打招呼。

对于刚刚学习语言的小宝宝来说,父母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宝宝的一切行为都来自于模仿。妈妈每次跟别人打招呼的方式和语言,宝宝看在眼里都是一种积累。宝宝不是做妈妈说的',而是做妈妈做的。妈妈没有必要每次出门前都义正词严地提醒宝宝出门一定要问好,这样才是有礼貌。而是仅仅需要做到按照自己正常的方式和他人打招呼和寒暄。

也可以在见到陌生人时,提醒宝宝打招呼,比如“宝宝,给叔叔打个招呼吧!”但是,不要期待宝宝在你的提醒后就做出具体行为,只是单纯的提醒而已。

如果不选择提醒的方式,妈妈也可以假扮宝宝的身份,以宝宝的语气跟陌生人打招呼。比如“宝宝,我们跟叔叔打招呼啦,我们问叔叔好!”总之,父母可以给予示范和提醒,但一定不要强迫宝宝打招呼。

妈妈不要把“不打招呼”和“不礼貌”画上等号。

成人会认为跟人打招呼是礼貌的表现,把“不打招呼”和“不礼貌”画上等号。事实上,宝宝不打招呼并不一定是刻意拒绝,也绝不是有意识地要“不礼貌”,而很可能是特定成长发育阶段的表现。因此,妈妈一定不要因为宝宝不打招呼就给他扣上“不懂礼貌”、“没有教养”、“不乖”的大帽子,也没有必要因为宝宝不打招呼而感到自己很丢脸。

宝宝不打招呼不礼貌2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时期,家长们会发现:在家活泼热情、雀跃开朗的孩子,一到外面就变得内向、害羞,无论是遇上熟人还是见面较少的朋友都不打招呼了;或者是之前都蛮热情的一个孩子,最近面对外人不是把头扭过去,就是藏在大人的身后,时不时的用眼睛瞄着,就是不说话。

这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正常情况,家长无需焦虑但是要进行适当的疏导,特别是爸爸,因为爸爸是孩子的社交引领者!

1.这三种行为家长不能有

孩子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害羞、怕生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包括性格内向、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成长心理变化等等。所以,如果发现孩子不爱打招呼,家长首先不能犯以下三种错:

1、数落孩子: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你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平时是怎么教你的?”

“我家孩子就这样,无论怎么说,就是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他了。”

这些话,不要再说,当孩子不愿意打招呼,或者表现出胆怯的时候,记得不需要急忙去指责孩子,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厌倦和害怕与别人打招呼,会让他觉得,与人打招呼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进而影响他将来的人际交往。

2、贴标签:会让孩子怀疑自己

“不好意思,这孩子比较腼腆。”

“我这孩子在外面就是内向了点。”

不少家长,在遇到孩子不喜欢打招呼,但又不好现场“发作”的时候,往往会无奈地说出上面的这些话。类似这样的话,家长们应尽量避免少说,因为孩子最初的自我评价来源于身边的成人,特别是父母。

如果身边的人反复地为孩子贴上“内向”、“腼腆”、“胆小”、“没规矩”、“不懂礼貌”的标签,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这些标签就是自己,最后或许就变得真正的“胆小”、“没规矩”了。

3、强迫孩子打招呼:会让孩子迷失自己

最后一种家长最易犯的错,就是执意要孩子打招呼,甚至会在外人面前训斥孩子,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做法,这会让孩子对“社交”产生深远的恐惧心理。

在面对孩子不爱打招呼这件事上,我们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大人们认为的熟人,并不代表也是孩子的熟人,当孩子面对一个比自己高一倍多并且相处不多的“巨人”,产生恐惧心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家长再进行严肃或者过激的批评和否定,只会更大地打击孩子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对以后的社交产生本能的排斥,最终甚至可能会产生“社交恐惧症”。

2.了解孩子不爱打招呼的原因

除了性格本身偏向内向的孩子,如果出现突然“内向”、“害羞”不爱打招呼的情况,一般是4岁左右的宝宝以及青春期的孩子。

3岁前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弱,所以更容易听从父母的话。3岁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与自尊心开始萌芽,渐渐突显出自己的“主见”,这时候的孩子会有自己的判断和喜好,在行为上会有自己的想法与主意,不想总是“听话”。

3-6岁的孩子不爱打招呼的常见原因有以下4点:

1、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喜欢这个人或者不认识,就是不愿意打招呼,即使父母说要问好,但是孩子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决策,依然决定不打招呼。

2、孩子想换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但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说法,或者是还没有反应过来。

3、孩子不想照着大人们说的做,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4、孩子认为没有必要打招呼,因为年幼的他并不知道这个行为是应该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更关注自己的想法和世界,大人们说的道理他尚未理解,所以也不愿照着做。

因此,如果在被父母要求着向他人问候时,自尊心强的孩子会感到很没面子,从而产生逆反情绪,最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不说话”。

第二类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是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意识,对学校、家长容易产生抵抗的情绪,对父母的主动询问会产生抵触,面对自己认为不是很熟的人,往往少言寡语并且不会主动打招呼。

3.四种方法帮孩子敞开心扉

要改善孩子不爱打招呼的情况,家长可以从孩子和自己两个方向下功夫,策略如下:

1、告诉孩子:主动打招呼可以提升个人魅力

主动打招呼是一种社交手段,不要以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什么是社交,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时候是超乎成人的。

所以,我们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让他意识到,主动打招呼是一种教养,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这是我们以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事情。

在打招呼这个事情上,父母记得要温柔地告诉孩子,不要害怕自己主动打招呼之后,别人给予的是不友善的回应,因为:别人对你说的话,做的事,从来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对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才能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2、与孩子真诚地聊聊“为什么不爱打招呼”

要与孩子真诚沟通,首要条件是“懂得”,要懂得孩子本身的脾性,以及其当前所处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并且对孩子平时的生活细节有所留意和理解。

然后,选择一个孩子心情轻松愉快的情景,告诉孩子你想知道他“为什么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打招呼”。

从小就得到父母敬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会格外有自信。

3、帮助孩子走出“不爱打招呼”

年幼的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与时间来突破自己。所以,在某些场合,孩子也想打招呼,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这就需要父母慢慢引导、帮他们寻找方法,找到突破口。

1、你可以将孩子抱起来:让孩子和对方高度相同,视线平齐,这样孩子的恐惧心理就已经打消很多了。

2、正式地向对方介绍孩子:让孩子打招呼之前,先把对方介绍给孩子,介绍完对方后,也正式地把宝宝介绍给对方,这就是仪式感,会让孩子感到实在的尊重。

3、不勉强,以更多的方式引导孩子打招呼:如果经过前面的努力宝宝还是不愿意打招呼,那就给孩子“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吧,例如“那宝宝就和黄阿姨握个手吧”,或者等离别的时候让宝贝和对方道别,因为,在家长和对方相处期间,孩子逐渐熟悉并接纳对方,道别是让孩子踏出“主动打招呼”第一步的不错攻略。

4、注意平时的引导:父母在孩子阅读、看电视的时候留意,遇到主动打招呼、道别等情景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和孩子进行适合的交流,让孩子从意识上明白“打招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意味着自己长大了,从而能越来越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勇敢地和别人进行社交了。

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已经拥有自己一定的想法,所以家长就给予更多的空间以及期待吧,不必刻意的勉强。

4、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成长是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他需要反复模仿身边亲密的人的行为。因此,父母在遇到熟人、邻居、朋友的时候,可以尽量和对方以适宜的方式打招呼。

在家里,父母间要重点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谁回到家,如果家里有人在,都要在进门的时候说一声“**,我回来咯!”这是从孩子最熟悉的环境中,培养他主动打招呼的习惯的重要环节。

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父母在做,孩子在看,父母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别人,孩子都会默默地记在心里面的。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教育的本质是一场家长的自我修养!而爸爸往往是孩子社交的引领者,因为在中国的传统中,男性是一种阳刚、勇敢、自信的代表。所以,多让爸爸带孩子接触外面的世界,将更有利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